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更优更强
2020-09-22 14: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不全、产品好不好、服务优不优,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既要努力满足人民物质需求,也要努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基本建立,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群众身边贴心暖心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让更多人享受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徜徉于书海,纵情于艺术,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厚底蕴,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公共文化服务面向的对象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每个人由于知识水平、审美层次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对公共文化存在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喜不喜欢、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尺,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着眼群众需求,优化公共文化供给能力。群众是文化的主体,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公共文化资源同样如此,不同地方具有各具特色的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特点,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也有不同的需求和期待。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要避免“一刀切”,不能搞“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杜绝僵化的移植和复制。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选择性、创造性地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把地方历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之中,改变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的传统格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

倾听群众意见,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群众的满意度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最重要评价,既然是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那么就应当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乐于接受群众的批评指教。公共文化服务不但要“自上而下”,更要“自下而上”,健全完善群众对公共文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拓宽群众反映意见诉求的渠道,比如通过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群众意见征求等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让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将群众意见作为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依据。

激发群众热情,增强公共文化创造能力。人民群众不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享有者,同样也是公共文化的创造者。人民是文化创作的源头活水,文化服务于人民同样来源于人民。丰富公共文化内容和服务,不仅是政府和文化团体的责任,同样也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并引导群众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样式、风格、方法等注入新鲜血液,让公共文化真正成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胡蔚)

作者:胡蔚   编辑:贾晓君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