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工商联课题组
微调研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无锡物联网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先行优势明显,已成为无锡的地标产业。2023年无锡物联网集群产业规模达到4511.6亿元,同比增长13.2%,产业规模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目前全市物联网企业超3500家,覆盖信息感知、传输组网、计算存储、应用处理产业完整链条。
本课题组对无锡多家物联网企业进行调研,业界充分肯定无锡作为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先行先试、试点探索城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但也指出了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些困扰与问题,包括应用场景有待拓展、非涉企职能部门的产业思维有待强化、产业链“内卷”现象明显等。围绕深化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无锡势必要在规划引领、生态构建、场景拓展、要素支撑等方面继续发力,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无锡物联网这一地标产业的地位和实力。
■遵循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律分类施策
我市是经济大市,多年来推动产业发展的模式经验比较成熟,比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强化前瞻研究、坚持规划先行、强化项目招引、建强园区载体、完善生态配套、优化对企服务、提供人才支撑等。这些推进思路和发展策略,有力推动了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对今后发展物联网产业集群及智能传感器产业同样适用,但仍需要结合产业的生命周期特点,出台更科学、精准的政策措施。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将依次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无锡物联网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理应具备成熟期特征,事实上也是如此,如经营主体数量、人才总量都显著增加,产业规模也不断提升,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质态,则更多地体现出初创期、成长期特点。
为此,在推动“数实融合”进程中,要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传感器等关联产业进行具体研判。如果按成长期对待,针对其资本支出快速增加、外部资源需求旺盛的特点,应加大资金、用地、人才等要素支持力度。如果按初创期对待,则要针对其不确定性大、投入多、产出少等特点,一方面,加大孵化扶持力度,鼓励市场化风投机构评估介入,吸引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进行价值投资,并通过升级打造“锡配网”、举办合作对接活动、政府授牌成立一批场景应用体验中心等方式,为供需双方加强合作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要正视高科技商业项目风险,受市场欢迎的是性价比,先进技术也要服从于性价比,商业项目如果过于超前、脱离现实,或将面临高风险,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以自动驾驶项目为例,业界反映,虽然技术发展的速度令人鼓舞,但受成本、技术、法律法规、社会接受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商业化进程很漫长,苹果及几大全球汽车制造商已花费了超过1600亿美元,而收入微不足道,三星、福特、通用等公司已决定放弃或放缓了自动驾驶研究项目。因此,在物联网细分领域发展过程中,也要加强市场前景和风险研判,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做强企业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产业的发展水平最终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水平上。近年来,我市物联网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涌现出华润微、美新半导体、龙微科技、芯感智等一批智能传感器骨干企业,以及信捷电气、朗新科技、雪浪数制、远景智能、红豆等一大批工业互联网领域企业。下一步,无锡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培育壮大行业领军企业,以企业的强推动产业的强,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重视在“1—10”创新突破、“10—100”场景应用阶段,大力构建完善的创新链和人才链,推动科技与产业良性协同发展。一方面,探索产学研合作有效形式,鼓励在锡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探索与海内外重点高校实施物联网人才“委培”计划、校企双方共享利用科研创新平台,推动高校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倾斜。另一方面,通过借鉴华为设立“火花奖”做法设立激励奖项、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层次人才和企业高管个税补贴等措施,支持物联网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内驱力。
鼓励有实力的物联网企业转型为数字运营商。鼓励有实力的物联网企业从偏重营销产品和服务的乙方,转变为参与整体运营的甲方,聚焦场景拓展、服务集成,提供“一站式+全闭环”数据化整体解决方案参与智慧运营,从供给侧拓展商业机会,帮助用户实现从自动化向人工智能控制阶段进阶的产业化升级,并切实增强用户黏性,不断提高运营服务的实际续约率,实现可持续的经营效益。
鼓励企业成立物联网科技公司实现“二次增长”。鼓励一些物联网企业参考红豆集团、一些创二代的成功案例经验,通过组织变革成立工业互联网运营组织团队,以“智慧企业”建设为牵引,根据企业实际和战略需要,优先从营销端投入、实施有效益的数字化转型,再有步骤、分阶段向全链条推进运用物联网、虚拟现实、5G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人、机、物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决策,做到智慧设计、智慧供应、智慧排产,打造智慧物流、智慧门店,颠覆传统模式、摆脱落后路径依赖,快速适应市场变化需求,保障实现小批量、高频次、多品类产出的高效调度和实时响应,加速转型增效、提升竞争力。
培育壮大物联网行业领军企业。针对现有甄选出来的“链主”型物联网标杆企业,设立龙头企业配套提升专班,采取“链长”挂钩服务、“一企一策”帮扶、提供必需要素资源、牵线兼并重组做大体量等方式,培育“领头羊”企业,发挥领航作用。同时,推广中电海康实施“主业+生态”战略打造小微特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做法,鼓励链主企业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联合物联网中小企业构建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共建科创研发平台,形成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放大物联网产业高地溢出效应
上海市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利用自身科创资源富集的优势,主动建设主题性科创飞地园区,为外地来沪的政府机构和科创企业提供基本载体和公共服务,不仅协同所辐射城市形成了“一廊九城”的科创走廊发展格局,有效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分工合作,还将地方推动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升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我市物联网产业也可借鉴这一开放思路,鼓励无锡经开区、新吴区等物联网产业集聚地,学习华晶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为全国集成电路业界培养输送人才的做法,勇做产业界的“黄埔军校”,为其他有意承接我市物联网技术、服务等溢出资源的城市或企业,提供设立科创中心、研发中心、孵化器所需的物理空间,并提供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包括信息、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信贷等资源。我市可与“飞出地”城市真诚合作,在共同做大产业蛋糕的过程中实现共赢,我市更多地关注物联网总部经济、上市公司培育发展,“飞出地”城市则能更好地将资源、政策、产能、市场与我市物联网业界的技术、人才、风投资源进行对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