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保护大美湿地,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2023-02-02 16:21:00  来源:宿迁网

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据《湿地公约》统计,自1970年以来,世界上至少有超过35%的湿地已经丧失,而且这种丧失正在加速。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该主题强调了修复丧失和退化的湿地迫在眉睫,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措施,修复退化湿地。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历史上,湿地往往是人类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如黄河流域孕育了华夏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孕育了印度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湿地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的摇篮。微风浮动,芦苇随风飘摇;河滩上绶草微微,美不胜收;水天一线间,翱翔的鸿雁、白鹭感受天空的自由。湿地给予动植物们生存的乐土,动植物们回馈自然欢乐、活跃的生命张力。

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与健康关系着人类的福祉。水清岸绿,鱼儿畅游,鸥鹭翔集……如今,湿地美景在中华大地生动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构建保护制度体系,出台《湿地保护法》,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目前,我国国内已拥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湿地植物2258种、湿地鸟类260种。同时,我国还形成了湖泊、沼泽和滨海等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技术模式。湿地建设和保护工作,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亮眼的名片。中国湿地种类齐全,湿地数量位于世界前列,实现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双赢”,对全球具有借鉴意义。

保护湿地中国一直在行动。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0年来,中国积极履行公约宗旨和义务,加大湿地保护,为保护全球湿地贡献中国智慧,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的多种需求,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保护道路。2022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我们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我们要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我们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以实实在在的绿色行动,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中国贡献。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孙昊 王宾)

编辑:徒滢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