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每天一节体育课,值得深思更值得期待!
2023-12-07 19:0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新江苏评论员 苏心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从政府层面出台意见,给予体育课时以刚性约束,这无疑向社会传递出了明确信号:体育课不能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边缘课”,而应当获得更稳固的制度保障,在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更大、更重要的篇幅。

此前,关于中小学生“消失的体育课”的讨论并不少见。比如,网上就有不少调侃:体育老师为什么总是“生病”?体育老师当然不会都是如此体弱多病,这种调侃本身就给体育课长期以来在教育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以及很多人对此的习以为常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注脚。

应当看到,近年来,在保障体育课时方面,国家其实不乏相关规定。教育部202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体育法》,更是将“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写入法律。

深圳此番出台的硬性规定,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了充足的体育课时。然而,该规定也引发了热议——“每天一节体育课”会不会太多了?

的确,相比于其他学业水平考试分数权重更大的科目,体育对于提分、升学的“价值”看似有限,但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学科更可以发挥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科学证明: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大脑供血的速度,对学生的记忆力、专注力、思维能力都有积极影响,更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进一步而言,体育课的精髓在于,它传授的是健身之道,而不仅是运动项目。学生们在了解如何运动的同时,也在培养健康的习惯和兴趣爱好。

百年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有箴言: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可见体育,尤其是对于健全中小学生的品质人格非常重要。近年来,社会对于“校园体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以体育人重要性的理念逐渐回归。如果仅仅关注身体健康,这只是体育课的一个基础性功能,但透过体育,让学生综合地成长,恢复体育的育人性,才是真正的关键。

当然,体育课的强化,也不应被简单理解为是以对其他课程的弱化为基础,而是回归它本就应该有的地位。科目没有主次之分,各科目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彼此间不能替代,同时各科目又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确保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有了制度保障,如何上好体育课、确保课时“定量供应”落实到位,同样值得注意。媒体报道中就有专家对体育教师配足配齐的问题提出了担忧:“这个制度出台后,可能出现体育教师紧缺问题。”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加速补齐体育人才、基础设施的资源短板,确保体育课既有数量,又有质量。

体育课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它传递着“体魄和人格并重”的理念,贯穿学生的成长阶段以及整个人生,通过指导学生关注并保持自身的健康体魄,体育课或将令学生受益终身。

编辑:韩震霞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