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南通 > 正文
如皋:科技创新赋能 “慧”就农业新图景
2023-04-27 16:30:00  来源:如e如皋

数字技术与农业的加速融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近年来,江苏如皋市城北街道进一步加大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全产业链的科技化、数字化、机械化投入,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幼苗“水上漂”,无土也“生金”

进入南通杨天农业示范基地内的温室智能大棚,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清新绿色的标准化农业生产车间。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水培管道上,一簇簇嫩绿色的小番茄苗儿从定植孔中冒出来,舒展着叶片。

“水培蔬菜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主要靠根部吸收营养液里的微量元素生长,确保了蔬果的健康和营养均衡。”南通杨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锐介绍。仔细看定植孔内侧,蔬菜根部浅浅地浸在缓缓流动的营养液中,不管是叶片还是根部都很干净。

目前,42亩的基地共种植了西红柿、水果黄瓜、西瓜、甜瓜等4类14个品种。除了水培种植,基地还采用基质栽培的方式种植。相比传统的种植模式,水培种植和基质栽培省略了翻地、整地、施底肥等环节,可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播种移栽和收获,每年可种植多茬,产量明显优于土培种植。

“这个占地3.6亩的玻璃大棚只有我一个人负责。每个小时过来检查一次,看看苗的生长情况、水循环情况。跟着系统走,很简单,一学就会。”工作人员刘培庆笑着说。在现代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下,除了落秧和采收等少数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外,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操控仪器设备按键,就可以实现对蔬菜生长的轻松管理。

“慧”出新图景,“莓”好自然来

当前,如皋市久德农业博览园的蓝莓即将迎来成熟季。放眼望去,大棚里的蓝莓树棵棵茁壮挺拔,每簇蓝莓植株中,青、蓝果实密密麻麻,蓬勃的生机预示着丰收季的到来。

这片成方连片的蓝莓大棚共有3栋,目前栽植蓝莓6000多棵。蓝莓基地处处可见“科技范”。早在建棚之初,就高标准规划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和智能控制系统,以更好地控制棚内温度、湿度。依托水肥一体化设施和智能控制系统,基地在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精准施肥的同时,更保证了蓝莓当年种植当年挂果。

“蓝莓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我们投入了自动定量化滴灌系统。当土壤的含水量在60%以下,就通过滴灌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只要不低于60%土壤含水量,它就会自动停止了。”总经理章小忠说,“正常的蓝莓采摘是在5月28日前后,而我们可以提早到5月15日就可以采摘。种出的蓝莓比传统种植的果实大、果品好、口感甜,非常受欢迎。”

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既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日用工最多有20多位村民。目前正在筹建“一米菜园”、果蔬长廊、稻麦品种展示园等。未来,致力于将久德农业博览园打造成产、加、销、展、游、教等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综合型“农业博览园”。

种菜不“靠天”,“菇”起“致富伞”

走进佳鑫家庭农场的茶树菇种植大棚内,湿润的空气里夹杂着菇类特有的清香。一朵朵茶树菇破棒而出,撑起一株株褐色的“伞”,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动作娴熟地采摘茶树菇,现场一派忙碌喜人的丰收景象。目前,农场每天采摘茶树菇1吨左右,主要销往南通、常州等地。

“菇房”门口的电子屏幕上,菇种生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字一目了然,随时可控。茶树菇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不仅要避光生长,且菇房温度也需要控制在20-25摄氏度之间。菇房内,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管线和传感器,它们精准控制着茶树菇生长环境,不仅大大降低能耗和人工成本,而且产量显著提升。而且通过智能手机App就能完成远程操作。

食用菌穿上了“科技外衣”,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佳鑫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明秀兰说:“以往按照茶树菇正常的生长周期,一般是一年采摘一次。现在通过湿度、日照和温度的调节,可以实现一年采摘5-10次,并且产量上也可以进行控制。”(王珩 周锦旭)

编辑:徒滢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