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接续发展的形势下,产业企业的“痛点”有了新的解决思路,即数字化革新。坚持“工业立市、智造强市”发展战略的张家港市,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推动经济增量提质。
“神奇”工厂在哪里?
迈入沙钢集团的生产车间,自动打捆机、无人行车系统、自动造球系统等高速运转,操作工在电脑屏幕前就能获得各项数据……传统钢铁企业的印象被完全打破。
通过建设一个中心、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四大系统、七大平台,沙钢探索出“高端线材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让生产效率提高31.5%,运营成本降低23.2%,产品不良率降低26.8%,并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
在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大规模定制平台和系统集成化的“工业大脑”,仿佛让“未来”已来。
只要将订单相关数据输入生产集成系统,几秒钟后,一个涵盖使用原料、工艺等元素的生产计划便可出炉。进入生产环节后,订单便流转到无人的“熄灯工厂”。“熄灯工厂”内,只见机械臂不停地重复抓取、翻转、移动等动作,自动导引运输车接收着系统自动向其下达的指令,来回运送着货物,无需任何人工操作。
位于大新镇的江苏宏宝集团是国内知名的工具五金生产企业和重要的汽配、钢管、锻造基地,年销售额超13亿元。通过工业云基地走向信息化、智能化,这家传统制造企业正焕发新机。
在宏宝集团会议室大屏幕上,锻造自动线、高档钳车间、汽车管自动生产线等车间生产状况一目了然,“上云”助力企业每年减少运营成本超百万元。“我们是一家1958年创建的老牌制造企业,但到了新时期也应该拥抱数字化,变得‘时髦’一点。”集团董事长朱剑峰说。
对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制造业来说,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远不止生产线、机器的技术性赋能,更要求管理、控制和生产的艺术性融合。这样的“智”造,很烧脑,也让人着迷。
“智”的背后有什么?
为助推企业智能转型,张家港市于2018年出台《张家港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三年投入财政资金5亿元;各区镇积极出台智能制造配套扶持政策,最高配套比例达50%,企业可以叠加享受市、镇两级扶持资金。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企业热情高涨。2016年至今,该市共实施智能制造重点项目近300个,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5个,省级智能工厂1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68个;全市已“上云”企业约500家,其中省星级“上云”企业74家。
2019年,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基地落地建设,张家港市与腾讯云携手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期推进张家港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6月,平台一期项目正式上线。
截至2020年底,该市已有508家企业“上云”,为72家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解决方案,为当地企业和产业引入203个工业App,数字经济发展有了新引擎。(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