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苏州 > 正文
苏州:制造业升级“操作系统” “智改数转”植入企业体系
2021-12-29 15:30:00  来源:苏州日报

传统企业向数字化全面转型,既不能简单以为硬件改造后就万事大吉,或是以为安装了软件就高枕无忧,而是要建设一套人机协同的数字化流程体系,全速驶入数字经济这一新赛道。

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公布了2021年度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名单,苏州7家创新中心入选。目前,全市累计已有16家创新中心入选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名单,总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记者从苏州市工信局了解到,“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有利于进一步打响“苏州制造”品牌,发展苏州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市各个融合创新中心着力打造集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于一体的融合创新平台,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制造业如何升级“操作系统”

苏州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在改造转型后,却没有获得预期效果。一位企业老板坦言:“数字化转型是一件专业的事,如果搞不清先后步骤,投资回报周期就很长。”

在2021年度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的名单中,慧工云与战略合作伙伴清科电气联合打造的“电气装备行业工业软件融合创新中心”成功入选,这也是电气行业全省唯一入选者。

慧工云聚焦电气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自主研发了“IN3制造运营平台”,以“工业软硬件+精益管理咨询”的模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工业互联网服务。慧工云帮助企业实现工业制造能力的快速升级,是参与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生产设备系列标准编制的单位。

近日,中国低压电器行业龙头企业常熟开关厂有限公司与慧工云达成了新一轮的合作,慧工云用一套IPS制造运营体系来打造属于常熟开关的工业体系。常熟开关董事长王春华说:“在跟慧工云几年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其实我们民族企业和国际企业比,缺乏的是一种体系。”

自2018年起,常熟开关与慧工云开始合作,慧工云充分调研常熟开关的工厂现状,以数据分析适合常熟开关的发展方向。常熟开关先后完成了整体数字车间产线、IPS工业生产体系完整导入、应用IN3平台10个系统模块,人均产能提升了38%,在制品库存期从14天缩短为1.5天,交付周期从5天缩短为1天。

工厂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不显著,主要看是否完成了体系升级。在工厂管理方面,慧工云推出IN3制造运营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自主研发的工业PaaS数字中台架构技术,搭建全闭环覆盖的SaaS工业软件应用系统,极大降低了客户的企业部署及维护成本,助力工厂和车间体系的快速升级。

数字化转型照亮了企业“黑屋”

苏州是制造业大市,但一些企业仍然保持着粗放的生产管理模式,亟须在内部架构一套数字化生产和供应链协同体系,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工厂智能物流个性化及系统集成供应商,全资子公司同日云联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提供智能工厂信息技术集成解决方案。

苏州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与昆山同日达成合作,导入智能装备及物流管理软件等系统,构建内部智能物流系统,具有工业互联网平台、机器视觉、AGV柔性搬运系统、立体仓储、MES、WMS、远程健康监控平台、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核心系统。

智能改造后,工厂实现物料的信息流与实物流的同步管控,提升了生产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仓库管理实现对物料的信息全程可追溯,对生产的组织和在制品的控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以集配中心厂房为中心,将冲压厂房、装配厂房、机加厂房、压铸厂房连通起来,零件通过输送线在各厂房之间传输。整体项目效益人力成本将减少60%,年产能提升2.5倍,库存下降70%。

同日云联副总经理邱邦胜认为,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就如同帮助企业打开一间黑屋子的灯光,照亮这家企业的人、机、料、法、环,所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拿出系统性优化的方案。比如,通过ERP、MES、WMS、WCS、远程维控系统为企业客户进行柔性衔接,确保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装备,将合适的物料送到合适的位置;实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从进厂到出厂的全流程闭环,达到信息流、生产流和物料流的深度融合,达到智能感知、精准互联和高效执行,最终实现技术创新驱动管理创新与数据驱动创新体系。

数据驱动企业完善全流程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工厂如果不了解产品进度,追查没有数据,改善没有依据,企业就像缺了“眼睛”和“大脑”。

数据是数字化发展的最重要资源。苏州市工信局在推进“智改数转”过程中,注重完善整体系统。智能化体系能直接为企业降本增效,但不能简单寄希望于软件本身,必须深入了解流程和方法,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标准、新应用的平台。

苏州杰锐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半导体、新能源电池、消费电子、光伏等行业。

该企业在吴中区工信局指导下,以数字化管理变革企业生产方式与企业形态,解决了生产过程控制困难、生产成本影响复杂等难题。硬件上,企业先后采购了加工中心高速数控机床、高精密检测设备、智能仓储设施等,通过建设数字化车间来提高生产效率。软件上,采用ERP、PLM、EHR、OA等软件,全面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从而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通过研发设计协同数字化,提高了交期达成率,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记者了解到,苏州智能制造方案的关键是企业是否具有开发和使用数据的能力,使升级改造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提升空间,合力做好智能制造的“数据驱动”。简单来说,“智改数转”不仅让数据有用,让有数据的企业获得好处,而且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明确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明确制造业的希望和方向。(苏报记者 张 帅)

编辑:徒滢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