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扬州 > 正文
“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走进扬州:运河之都的多彩文化
2023-08-14 07:4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的一锹土,打开了古城扬州从“落后”到“繁华”的大门。2500多年的岁月变迁,古邗沟的开凿通航,到淮扬运河的繁荣昌盛,直至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南北,古邗沟不仅是大运河的前身及开端,更是名副其实扬州文明的“源头”。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扬州随着大运河的变迁而变化着、成长着。从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繁荣昌盛的名都,到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园林城市,大运河灌溉着这片土地,也养育着这里的人民。近年来,扬州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代表江苏、代表国家、代表时代的文化标识,着力打造“世界运河城市之都”。8月13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媒体采访团来到古城扬州,感受“运河之都”的独特魅力。

谁都不曾想,当年为了北上争霸,吴王夫差夜以继日地凿深沟,引长江水向北入淮河,却赋予了扬州这座城无穷尽的生命力。在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邗沟及后来的大运河,便成了扬州最重要的运输途径。尤其到了唐代,扬州成为全国漕运中心,占有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此时的扬州商贾如云,极尽繁华,获得“维扬雄富冠天下”的美名,造就了扬州一段最辉煌的时期。

如今,当记者站在扬州三湾湿地生态公园内,厚重而富有底蕴的古运河与秀美甜怡的生态绿地水乳交融。漫步于公园内,身边绿树成荫,鸟鸣虫叫。厚重的古运河于脚下流经,拍打着三湾公园的陆地,似乎正在诉说千年古城的传说。远处,不时有几只水鸟飞过,在属于它们的世界里嬉戏打闹。公园里的篮球场内,几位市民正在激烈地比拼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于记者目光所及之处,一红一白的两座现代大桥横跨运河两岸,宛如巨龙降临,于运河上歇息。据介绍,这两座桥红色的叫剪纸桥,白色的称凌波桥。剪纸桥通体为中国红,以剪纸拉花的形状设计。而凌波桥线条妖娆,如泛起的波浪,叫人惊叹不已。“这两座桥皆显示了扬州独特的地方特色,一个呈现非遗文化,一个彰显水文化,是我们扬州古城的象征。”

然而,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就在三湾公园整体打造建设之前,这里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运河就像一条无人问津的小河,默默地流淌着。2017年9月,在实施了水系疏浚优化、运河驳岸改造、生态修复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景观提升之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生态公园惊艳亮相,吸引了市民游客的驻足游玩。“就拿我们脚下这个玉凤台来说,在改造之前,这里堆满了混凝土废渣和污染材料。改造时,我们因地制宜,在山上覆土堆坡,配以绿植,公园内一个地标性的观景台便涅槃重生了。”公园一位工作人员说。

如今,绿色的生态胜地引“百鸟朝凤”,白鹭、喜鹊、黑翅长脚鹬等在公园内建窝搭巢,时不时飞翔于公园、水岸的上空,清脆悦耳的鸟鸣仿佛在唱响“优美生态环境”的协奏曲。

沿着三湾公园的剪影桥步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在不远处,如同一艘巨轮停靠在扬州三湾古运河畔。“运河的故事同历代生活在运河两岸的民众息息相关,要从运河历代的开挖者、规划者、使用者身上发现故事。还要通过运河博物馆等不同文化载体的建设,用不同的方式描绘出运河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三湾公园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升级变化中,以前游客来可能只是打个卡,现在人们更追求的是一种文化内核,是在感受景区背后的一种精神文化。”公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运河文化对于扬州来说,它体现的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不管是园林文化、饮食文化,还是戏曲文化,其实都是运河文化的延伸。

如果说三湾湿地生态公园展现的是大运河的文旅之美,那么离公园不远处,今年4月刚刚完成修复且正式对外开放的文汇阁则是闪耀在运河沿线的文化瑰宝。

今年4月19日,备受关注的扬州文汇阁复建完成并正式开放,《四库全书》时隔169年重新入藏文汇阁。文汇阁作为清代贮藏《四库全书》的七大藏书楼之一,位于瘦西湖畔、北护城河边,始建于1780年,曾是我国藏书史上的一座丰碑。1854年,文汇阁和《四库全书》一起毁于战火。实施文汇阁复建工程,既是对重要历史文化建筑的真切再现,也是对扬州历史文脉的有力赓续。

走进文汇阁,一楼大厅正中,摆放了一张抄书桌,当年读书人可以在此借书、抄书。步入二、三楼,充满历史厚重感、码放整齐由金丝楠木包装好的《四库全书》便印入记者眼帘。据了解,这部《四库全书》是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荣誉出版、扬州国书文化公司策划制作的原样、原大、原色《四库全书》复制本。根据《四库全书》文津阁藏本拍摄、重印、线装的特藏本,按原样收录古书3470种,计79016卷、36078册,与原书大小、颜色、纸质、装帧相同,封面仍是绢帛五色: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集部灰黑色、总目黄色。书籍与书函、书架配套,共计木函6144个、书架128个。文汇阁管理部经理邵媛介绍:“这部书虽然是复制品,但书中字体也是馆阁体,采用了筒子页的装帧方式,大小、颜色、样貌等都和古书一模一样。”

邵媛告诉记者,于清乾隆年间编成的《四库全书》历史上誊抄过七部,分别藏于全国七个藏书阁,其中有五部都藏于运河沿岸,分别是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以及北京的文渊阁和文源阁。“除了北京是首都之外,其他三座运河城市都因为大运河而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文化高峰。”据了解,目前文汇阁二楼、三楼对公众开放,市民可预约参观。

如今,重焕新生的文汇阁不仅成为游客参观游览的好去处,更成为当地运河文化的新地标。“在负一楼,有四库书房、咖啡品尝、雕版印刷互动等功能区,游客可以买到具有扬州文化风情的书籍,喝到扬州的茶,甚至假期还能带孩子来进行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罗鹏

编辑:韩震霞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