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信息化 > 网络强省 > 正文
打造“天空地一体”监测监控网……美丽江苏,这样守护生态环境底色
2020-08-26 10:54:00  来源:紫牛新闻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强调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和建设”3个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和时间表。目前,江苏正处于从污染防治攻坚战转向“美丽江苏”建设持久战的关键阶段,江苏生态环境系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美丽江苏”生态环境底色。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我省制定一批制度落实保护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江苏”生态环境底色,首先少不了制度的保障。今年,江苏省制定《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省生态环境厅从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化环境监督管理等方面出发,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8条、加强企业产权保护23条,既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市场活力。

江苏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做好制度保障的同时,我省还努力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统一使用移动执法平台,全省覆盖、互联互通、实时传输、全程留痕,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开始在镜头下执法;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行政败诉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强化环保行政责任追究。同时,完善产权保护救援机制,拓宽畅通申诉渠道,企业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有效回应。

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实现了移动执法系统覆盖和执法记录仪联网使用两个100%。我省还建设了省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打通了13个设区市平台,纳入了生态环境、交通、住建、交通等14个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

该负责人还表示,为守好生态环境底色,在“气质”改善方面,我省将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大气环境管控区允许排放量及各项差异化管控要求,严格落实减量置换要求。突出加强臭氧污染防治,实施“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精细化治理。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推进重点行业全流程、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船,探索建立车用油品、车用尿素、船用燃料油全生命周期监管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城乡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区域协作和污染应对,提升大气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在水质改善方面,正在组织开展全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各市、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以系统性、综合性、流域性的治理思路,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共治。

大数据编织“四张网”

“天空地一体”守护全省生态环境底色

“您好,这里是省生态环境厅大数据监控中心,你们在执行什么任务?”“您好,我们是张家港生态环境局的执法人员,正在对我市一家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目前未发现任何异常。”这是发生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上的一段对话,省生态环境厅大数据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单位就能通过网络连线一线执法人员,协同监管生态环境。

江苏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记者了解到,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已经编织了“监测、监控、执法、执纪”四张网,集成各类环境监测、监控、监管数据共50亿条,打通环境管理业务各环节、全流程,全面提升了江苏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能力。

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上,工作人员随机点开地图上的南京节制闸监测点,监测时间、水质等级、pH值、水温等只要点击检测点位置,实时水质情况立刻映入眼帘。

实时水质平台上可查

“‘天空地一体’的监测监控网,实现了环境监测全覆盖,各类检测数据互联共享,预警预报能力明显提升。”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精准定位、预报预警,全面掌握水、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为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支撑,也守护着“美丽江苏”生态环境底色。目前,江苏是全国第一个监测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并进行动态更新的省份,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也是全省第一个向省大数据中心推送监管数据、第一个实现增量数据自动报送的省级部门平台。在水环境监测方面,841个全省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数据和信息全部上线,建立了水质异常波动预警功能。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全省234个大气自动站、7个超级站、561个乡镇空气站、4331个PM2.5微型站的数据全部上线。同时,平台整合了全省14.9万家固定污染源的“一企一档”信息, 3.8万家排污许可证发放企业信息,实时接入全省2000家国控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数据,实现污染源行业分布分析、地区分布分析以及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建立了完善的污染源监控网络。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监控网的支撑下,今年上半年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省PM2.5平均浓度41μg/m3,同比下降19.6%;优良天数比率78.7%,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也明显改善,“母亲河”长江正在焕发高颜值。接下来,江苏将继续完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监控网的建设,为守护“美丽江苏”生态环境底色持续提供大数据支撑,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精准监管、科学决策的效用。

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让污水处理也能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

水系纵横,水草在风中摇曳,周边绿树林立……泰兴经济开发区周边风景如画、令人陶醉,看起来像是湿地公园。其实,这里是为了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净化,建设的一片生态安全缓冲区,目前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泰兴经济开发区配建的生态安全缓冲区

“不同于利用物理、化学方法的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生态安全缓冲区更多是利用自然的力量。以往,开发区的污水由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直排入长江。现在,尾水通过地下管道进入缓冲区,停留约48小时,经过生态湿地净化,水质明显提升。”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片湿地总面积达230亩,一期80亩已建成试运行,水面绿草盈盈,水下还有1.5米深的火山石进行吸附,更有垫层防止污水下渗。缓冲区由高低不同的生物氧化塘、垂直潜流湿地和清水涵养塘三部分组成,能处理目前经开区每天约3万吨的混合污水,确保经过处理后的水质指标不低于地表水V类标准。

常安纺织科技园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在南通海安,常安纺织科技园是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中园”,一期落户36家企业,总投资达200亿元,目前也在加快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力争实现园区所有污水集中预处理。

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经济占据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产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企业污染治理难、排放达标难,少数中小微企业治污成本高,一些隐性的环境违法问题查处难。这些问题成为困扰产业园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共性问题,制约着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为了推动园区经济绿色发展,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科技厅、商务厅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在集成理念下又创新推出“绿岛”建设,按照共享治污、集约建设的理念,推动园区为中小企业建设一批共享的环境治理设施。除此之外,“生态安全缓冲区”“废水委外处理”也成为集约思路下的新名词。接下来,我省将持续开展“绿岛”建设试点,为中小微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积蓄发展能量、增添发展后劲,同时提高园区环保管理水平,最终为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稳定达标排放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共享污染治理设施,不仅降低企业治污成本,提升污染治理能力,还能对污染源进行跟踪管控。”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又入驻了一家企业,由于不需要单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该企业前期投入能节省3000万元,还能再腾出15亩地规划增建厂房,生产规模也将有所提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编辑:贾晓君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