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信息化 > 数字江苏 > 正文
高温“烤”验,科技储粮守牢“米袋子”
2022-08-17 10:35:00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 蔡姝雯 张宣

实习生 孙广哲

8月5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目前,江苏各地夏收夏种进入尾声,但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储粮造成很大挑战。仓廪实,天下安。高温“烤”验下,如何安全储粮、智慧储粮?

住进“智慧仓”

新粮品质有保障

记者从中储粮江苏分公司各直属粮库了解到,通过科技手段,粮食的“住房”条件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粮温3D模型技术、粮库电气云控系统、氮气气调储粮设备等大展身手、各显神通,为百姓守护“米袋子”。

中央储备粮南京直属库(下称“中储粮南京库”)储存着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多品种粮食。在这里,诸多智能化设备为夏季高温下的安全储粮保驾护航。

“气温影响仓温,仓温影响粮温。我们通过空调制冷让仓内温度在夏天不超过25℃,粮堆平均温度不超过20℃、最高不超过25℃。”中储粮南京库仓储保管科保管员徐焘解释,准低温储藏的标准是平均粮温达到20℃以下,低温储藏的标准是平均粮温低于15℃,空调控温是为了把平均粮温降到准低温储藏的程度。“每一粒粮食都有生命,准低温环境能够使它们的新陈代谢降低,延缓它们的品质劣变,还能防止虫害、霉菌等问题。”

粮堆体积巨大,如何精准测出其平均粮温?在机房的电脑屏幕上,滚动着一组数据,这就是粮温3D模型。“我们在粮堆内部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传感器,收集粮温数据并上传至中储粮智能化粮库集成控制平台。”徐焘表示,这样既可以帮助仓库管理人员监测粮温,又可以帮助仓库管理人员分析粮温变化,观察粮情是否正常。

在中储粮南京库“智慧粮仓”里,还有粮库电气云控系统等智慧元素。该库保管员刘永涛介绍,粮库电气云控系统是以传感器、温度控制器、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智能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围绕设备用电可靠、经济、安全、智能而开发的新一代技术集成平台,仓内的灯光、空调、风扇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远程操控。低温仓也已经在六合分库落地实施,“我们通过采取喷涂气凝胶隔热材料进行风机改造等方式,在准低温储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低温储藏,即平均粮温不超过15℃,最高粮温不超 20℃,防止粮食品质劣变。”徐焘说。

“国有粮食企业在科技储粮方面具有主导性作用。”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杨向阳说,目前我省在科技储粮方面已卓有成效,围绕粮食储备目标要求,可进一步支持国有粮食企业通过科技手段扩大储备规模,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此外,也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带动其他粮食企业和整个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提升。针对粮食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现实特征,应加强公共财政对粮食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力度,为科技储粮提供坚实保障。”

精准防虫防霉

这些技术大显神通

害虫和霉菌对储粮危害极大,因此无公害防虫防霉技术是绿色储粮的重要研发方向。

在6米高的中储粮南京库的粮仓里,有序分布着许多蓝灯。凑近一看,灯座底部有些小虫子聚拢在一起。徐焘解释道:“这是虫笼诱捕器,它们利用虫子的趋光性、趋味性来吸引虫子,借助多波峰光谱混合技术和气味陷阱相结合的方式,对粮堆表层的害虫进行诱集灭杀,防患于未然。”

在中央储备粮徐州直属库(下称“中储粮徐州库”),今年刚刚改造升级的氮气气调储粮装备正在运行——通过制氮机组将空气中的氮气和其他气体进行分离,再将高浓度的氮气充入粮仓,置换和降低粮仓内氧气浓度,从而杀死储粮害虫,抑制微生物生长。

“与传统的化学药剂熏蒸杀虫相比,这项新工艺避免了粮食药剂的残留和药剂对环境的污染,每年节约化学药剂等相关成本十余万元,实现了科技储粮、绿色储粮和减损降耗的目标。”中储粮徐州库浅圆仓保管员陈硕说。

苏州张家港沙洲中心粮库则引进了“硫酰氟环流熏蒸杀虫技术”,这是新型熏蒸剂——硫酰氟环流熏蒸杀虫技术的首次试点应用,实现了熏蒸杀虫技术由高毒向低毒绿色发展,并通过药剂轮换解决了害虫抗性发展的问题。此外,粮库还率先引进了“以虫治虫生态防虫技术”,并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团队共同探究该技术在粮库实仓应用的可行性,做好技术应用改进,为未来生态防虫积累基础数据。

防虫防霉,监测先行。今年7月,苏州张家港沙洲中心粮库启用了粮堆害虫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埋设粮堆储粮害虫诱捕装置,有效识别蛀食性害虫和粉食性害虫。新设备充分利用了害虫喜欢钻孔的特点,通过埋设布满小孔的器皿引诱害虫钻入;经设备下方的红外装置计数、辨别后,第一时间传到电脑后台,供工作人员决策参考,实现了不进仓远程粮堆害虫监测、分析,大大提升了粮库信息化水平,节约人工,提升仓管员管理效率。粮库还应用了储粮霉菌监测预警技术,通过在粮堆关键点位设置远程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粮堆二氧化碳、氧气等指标,进行专项分析研判,对粮堆可能产生的容易生霉点进行提前预警。

加快储粮“数字化”

粮情才能全知道

实时掌握粮情数据,是科学储粮的关键。

“必须加快全省粮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杨向阳表示,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动粮食储备的宏观管理优化和决策水平提升,通过动态调整和优化粮食储备的规模与结构,保障粮食储备质量。“给储粮插上‘数字化’翅膀,才能充分整合各部门、各区域、各企业的粮食储备信息,动态跟踪和分析粮食储备状态、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逐步加强和发挥科技储粮对粮食生产的引导作用,强化科技储粮的源头保障。”

“提到收粮,不少农民的印象都是‘卸车、办手续很复杂,还要拿着单子在院子里到处跑窗口’。现在只要卖粮车到了门口,旁边的摄像头就会自动捕捉到车牌号等基本信息,农民拿着身份证轻轻一刷,有关车辆、粮主的基本信息就全了,20分钟左右就办妥了。”连云港市新海粮库仓储管理部主任许杰告诉记者,现在借助粮食可视收购系统,收粮过程开始步入“数字化”。

在常州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库,小麦刚刚入库,“数字管家”也配套上岗。“整个园区内智能信息系统涵盖综合业务管理、AVS自动称重、MES自动化控制、粮情监测、智能安防、粮食OA等6大系统,对粮堆温度、湿度等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小麦情况实时了解,随时提供相应‘服务’。”常州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兰介绍。而在苏州,相城区相关部门采用了“云模式”存储粮库数据,可提高数据存储时限时长及容量,并实现存储灾备。

如何进一步开发绿色储粮技术并将其应用落地?杨向阳建议,可组建以粮食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围绕当前制约科技储粮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与应用推广,为科技储粮提供有力保障。“在科技类重点研发计划与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方面,可加大对粮食行业的支持力度,大幅提高由粮食企业牵头申报的科技项目立项比例,实现科技在粮食储备及相关领域应用的无缝对接。”

在杨向阳看来,科技储粮以及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专业化人才的支撑。“目前该领域人才紧缺。”他建议,构建由政府职能部门和粮食行业协会牵头、粮食企业为主体参与的科技储粮人才培训体系,通过持续的、定期的培训,全面提升该领域各类人才的科技素养和技术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涉粮高校院所与粮食企业合作,定制化培养科技储粮所急需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充实到粮食企业特别是科技储粮关键岗位,切实保障科技储粮的高效管理与稳定运营。

编辑:徒滢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