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好事,也要“好好做”
2020-08-30 08: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最近看了一则消息,说的是盱眙县供电公司为给广大电力客户送上优质电能,特地利用清晨居民用电少、负荷低时段进行电网改造,避免在用电高峰时停电。这种为居民着想的暖心之举,得到人们的点赞。

无独有偶。最近一些单位和施工方实行“错时”“错峰”作业,比如道路维修选择在夜间施工,扫水车作业避开上下班时间等等,都体现了替他人着想的细心和暖心。把便民利民考虑在工作之前,设身处地考虑用户和群众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扰,体现了相关企业和部门细心细致的作风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启示我们:好事,也要“好好做”,用好的方式做,选择好的时机做,才能得到群众支持。

把好事做好并不容易。有些人认为“好事”做好仅仅在于落实的力度和效果,在推进的过程中忽视细化、具体化和人性化的举措。在工作中,大部分群众对惠民政策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多呈包容理解态度,比如对施工建设、道路清洁等带来的出行不便、烟尘熏扰、噪声影响等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忍耐,有的部门却因此更加高高在上,不讲究方式方法。长此以往,不仅会把好事办砸,还会引发群众的误解和埋怨。

把好事办好,关键在于愿不愿带着感情去做事,能不能做到换位思考、为群众多想一点。站在市民的角度,一不小心踩进污浊的工程沟里,或者驾驶汽车时要小心翼翼地躲避洒水车,滋味肯定不好受。对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来说,错时施工可能会造成工作进度延缓、增加人力资源成本等,并不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选择,但是,这却是对市民干扰最小的选择。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想到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并想方设法把困民扰民的程度降到最低,赢得群众的掌声。

把好事办好,还在于要有精细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利民与扰民的矛盾考验管理者的智慧。道路施工、围栏维护、公共设施清洁……这些看起来都是“细事”和“小事”,也是影响群众的出行、作息等日常生活的大事。事实证明,在城市管理服务过程中,面对一些矛盾,完全可以通过精细化举措,或靶向施策、或“微创整形”,实现长期利民与当下便民的有机统一。

当前,很多民生工程和这些工作一样,因为牵涉面广、影响人员多,都有一个如何把好事做好的问题。比如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涉及改造破旧管网、上下水、电网、煤气、光纤设施,还涉及增设养老、抚幼等公共服务,以及解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存放、道路破损等公共环境问题。只有把各项工作做好,不断打磨“绣花针”,及时找准“落针处”,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

作者:魏晓敏   编辑:韩震霞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