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5月1日,是所有劳动者的节日。一百多年来,国际五一劳动节见证了无数风云激荡,述说着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尊重劳动者。”在每个历史时期,在每个时代节点,广大劳动者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向各行各业辛勤的劳动者们给予最诚挚的敬意。
回首过去,劳动者在艰苦卓绝中创造历史。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尚。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这些中国人民胼手胝足创造的“奇观”奠定了中华民族劳动精神的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新劳动者运动”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繁荣,让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顶住压力、生产自救;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以饱满的劳动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给新中国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从百余年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如今昂扬向上的新中国,从昔日嘉兴的一叶红船到如今破浪前行的巨轮,中国最广大的劳动者始终是国家发展最坚实的依仗。
立足当下,劳动者在改革发展中塑造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神州大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在时代洪流中,知识分子和知识型工人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他们以岗位为舞台,以创造为动力,引领着各行各业的群众啃“硬骨头”,挑“重担子”,为增强我国科技实力,转变我国经济结构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杂交水稻体系的开创让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新冠肺炎疫情的“动态清零”让中国人民始终拥有健康安全的生活;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的研发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些中国“奇迹”的背后,是袁隆平耄耋之年还在稻田间奔走;是钟南山在疫情高峰时的无悔“逆行”;是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里“守着清贫、耐着寂寞”。这些科研工作者们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工作阐释了劳动的深刻意义,他们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注脚。
展望未来,劳动者在锐意创新中托举进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成为时代的要求。无论是实验室里的科研工作者、还是工厂里的产业工人,或者是田间地头的农民,都需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不断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不断从实践中提取经验,从而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改造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劳动价值。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所从事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因此我们更需要坚定信心,把稳方向,以辛勤劳动、创新劳动提升自己,让中国“巨轮”在风高浪急中压实“船舱”,行稳致远。(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