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网儿童阅力计划出品、叫叫特约制作的《我把中国诗“画”给你》栏目正式上线,以24首古诗搭配24座中国历史名城,将诗词、地理、人文与影像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早在中国古代,诗与画就已形成亲密无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将传统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让中国诗与中国画再次相连,带领儿童在青山绿水间领略自然之美,在风土人情中感受人文之美,在时间空间里探寻时代之美,进一步发挥阅读的真正价值。
以地理为轴,云游祖国大好河山。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者扩充知识储备,夯实精神世界,后者加深对现实的了解和体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下,我们凭借科技的力量,搭乘网络的东风,把“万里路”缩化成“云上游”,让孩子从阅读一座城开始,打开认识这个世界的窗口。看一看钱塘江边的“天下第一潮”、听一听雷峰塔下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传说、走一走青黛砖瓦和现代商业相结合的宽窄巷子、探一探武侯祠里的运筹帷幄和义胆忠肝……儿童对世界的感知不再只局限于单一的课本和蒙昧的想象,而是跟着古诗找到移动的镜头,开启“云游锦绣中华,领略壮丽山河”的新模式。
以人文为线,品悟历史文化底蕴。诗词大会里有一位名叫蒙曼的嘉宾曾说:诗词三岁听有三岁的味道,六十岁听有六十岁的味道。可见生命之间的对话和心灵之间的共振可以跨越年龄与阅历的界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放……名篇里的情操和气节都变成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人文精神教科书,滋养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外国元素强烈冲击的今天,诗与画的结合带领孩子感知中国文化的语言、韵律、意境,既做到赓续传承,延续文化血脉,又做到与时俱进,开创文化新局面。
以美育为学,咀嚼优秀精神食粮。“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阅读学习则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次该栏目巧借阅读之手,打开了诗与画相契合、相融通的大门,让孩子读懂诗里志向的抒发、情感的表达,看懂画里的象外之言、言外之味。诗与画在作为儿童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变成了美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贯穿着向真、向善、向上的理念,引导孩子发现美、欣赏美,进而主动追求美、创造美。在这种充满时代气息、紧贴儿童内心的美育熏陶下,祖国的青少年必定也会拥有锐敏的感觉、滋润的情感、清明的思致、生动的创造和斑斓的底色。
“满纸诗色折不住,闭卷墨香还溢出。”有诗读、有画看、有景观,将情感传递、让文化蔓延、把美育浸染。少年儿童一定会在此次阅读中、在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文精神的滋养中实现自我的进步与提升。(陈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