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基层干部身处一线,要紧贴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将民生实事做细做实、积微成著,以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将心比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此前,某地税务局工作人员“现场翻书”为跑错地方的市民查询解决办法,视频上网后获得许多网友点赞。小小举动之所以能够温暖民心,正是因为其能够将心比心,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广大基层干部身处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必须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动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于桩桩件件的小事琐事中用心用情、全力以赴,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深耕细作,于民生关切处发力。民生连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要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基层干部不能做“差不多”式干部,必须以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沉下心来,真抓实干,将绣花功夫贯穿到民生工程的全过程,融于细微之处,扎实推进、久久为功,确保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从群众的新需要、新诉求、新期待着眼,于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处发力,以更大力度补短板、破难题,按照基层群众给出的“问题清单”出实招,有的放矢地增进民生福祉,将难点变成亮点。
常做常新,不断优化为民服务。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从“一次办”到“高效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服务也在常做常新。优化为民服务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与时俱进开阔视野格局、优化知识结构、迭代工作方式,不断提升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慧服务能力,在勤学苦干、多思善悟中成长为行家里手。信息时代,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日益提升,要立足基层实践,敢于负责、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吴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