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常州 > 正文
"常州智造"为小康生活升级加码
2020-08-24 15:37:00  来源:中吴网

从网购“足不出户”,到高铁让“天涯若比邻”;从小桌子上唱大戏,到常州工业智造明星城----经济转型发展的故事,每天都在常州上演。来自智能制造的力量,支撑起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在位于钟楼区的常州昌瑞汽车部品制造有限公司,员工陈李华负责的是全自动产线。以往制造安全气囊,需要先缝制,再将气囊折叠成特定的形状,一共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尺寸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每一道流程都需要一名员工。现在,陈李华一个人就能完成产线的整个流程。效率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常州昌瑞汽车部品制造有限公司七工厂线长陈李华介绍,以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班二三十个人做一个产品,现在直接启动就是OK品, 收入提高了不少,百分之十到十五之间。

负责设备研发管理的蒋斌工作十年,从一名普通机修工,成长为昌瑞公司精于研发的设备部副经理。蒋斌的成才之路,侧面印证了昌瑞公司“智能制造”的发展。常州昌瑞汽车部品制造有限公司设备部副经理蒋斌说:“我们做设备的也是,从原来最原始的手工,到现在的自动,目的就是围绕一个核心,就是提高我们的产品品质,一些产品的工艺我们也在寻求一些突破。”

昌瑞公司的这几台全自动设备,是和位于天宁区的常州智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走进智谷机电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调试企业抗疫产品---超声波缝合机。这台用于手术衣防护服缝制机器,核心就在于自动追频控制系统。常州智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中华介绍, 原来都是用两道工序做的,先是用普通的缝纫机进行缝纫,然后用热风机进行封边,因为手术衣要防渗漏,所以这台超声波压花机(缝合机),就一次性把两道工序合二为一了。

为了完成土耳其等国家的外贸订单,智谷机电的近百名员工连续加班加点一个多月,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超过1亿元的生产任务,是去年一年生产量的两倍。疫情期间,公司也曾遭遇订单取消等困境,如何保障持续生产、保证员工收入,这个在国内拥有自动化缝纫机品类最多的企业动足了脑筋。通过机器换人,将生产效率提高95%以上,并凭借原有的研发经验和技术支撑,在短短半个月内就成功研发出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设备,订单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常州牢牢扎根实体经济,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智能工厂(车间)创建,开展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常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苏南领先,现有智能制造规上企业308家,2019年,规上企业总产值1343.11亿元,约占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总产值的28%。

常州智造,在改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同时,也正在深度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穿行在武进高新区创新产业园内的这辆无人售货车,由园区一家企业研发生产。它可以根据提前规划的轨迹运行,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实现移动零售、物流配送、安防、快递等不同功能。

小康路上,随处可见智能制造的元素。在常州,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为百姓的美好生活“升级加码”。

同方威视研发的红外体温筛查系统,给予AI算法精准定位人脸位置,实现多人同时筛查;江苏软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可以让手机、电视屏幕实现折叠;由光大国际自主研发的日处理850吨大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排,代表了国内环保装置的最高制造水平……

如何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让智能制造在小康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是摆在常州面前的一道探索课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编辑:贾晓君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