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淮安 > 正文
洪泽区:“智慧系统”筑牢防汛工作数字防线
2024-07-24 15:11:00  来源:淮安日报

融媒体记者 王 舒 通讯员 陈 欢

近年来,洪泽广电网络公司创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平急结合智慧排水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智慧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日常监控、全程预警和应急调度,有效解决城市排涝难题。

统计显示,智慧系统压降汛期巡查、值守人员8成,节省运转费用7成,每百毫米平均积水退水时间从2021年“7·28”大暴雨时的11.4小时,缩减至2023年的2.3小时,收到了减人员、减经费,增运转效率、增排涝能力的“双减双增”效果。

配备“电子器官” 实现监控、判断、调度“一网统管”

针对排涝工程“看不见、判不准、调不动”问题,洪泽区抓住视频监控、智慧调度、自动化泵站三个关键,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

安装视频系统。运用视频流媒体技术,在城区主要河道、重要点位安装57个视频监控探头,在线监控城市主要河道水位、重要闸门排水情况,实现远程可视化。过去,城区巡视一遍需要5人花2—3小时;现在,1名值班人员10分钟完成。

打造信息平台。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排水井盖等排水设施“叠加”至同一底图上,实现“一张图起底”。

建设智能泵站。对主要河道和排水口泵站以及38个闸门实施智能化改造,将视频监控、泵站自动化控制等信息全部纳入智慧系统,“一网统管”、远程控制,开闸效率提高15倍以上,强排能力提高82%以上。

开展“智能体检” 提升监测、预警、演练实战实效

针对过去监测低效、预警迟钝、演练失真等问题,洪泽区运用智慧系统高效排查雨情、水情和工情隐患风险,全面提升智慧系统应用实效。

全程监测分析。对城区9条河道和12个历史易积水点,全部安装电子水尺(液位计),实现对河道和积水水位的全天候监测,数据即时上传智慧系统终端,过去依靠人力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现场监测,现在随时可以在线快捷查询。

实时预警提醒。智慧系统与气象、水利等平台互联互通,可根据水情信息智能预判并发布预警信息(白天发送短信、晚上拨打电话),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排水泵站工作状态。

常态化实战演练。从指挥调度、人员响应、设备使用等方面全方位检测智慧系统运行情况。2023年通过多场次演练测试,发现部分节点管道排水不畅等问题,溯源排查、寻找症结,完成256公里管网检测疏浚、14.3公里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约5000个雨水篦清掏,累计清淤量相当于过去10年总和。

展现“智慧担当” 强化灾前、灾时、灾后应急调度

针对以往应急准备、指挥调度运转不畅等问题,洪泽区以智慧系统的信息之“绳”有效串联各板块,推动信息高效传输、灾害高效应对。

灾前指导配备应急力量。根据智慧系统运行需要,由区主要负责人担任城区防汛分指挥部指挥长,组建131人的应急抢险队伍,汛期实行24小时轮流值守,增强机动性。

灾时发挥指挥调度作用。智慧系统通过气象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前一天发布预警信息到单位、工地、村、户、人,同步开启泵站、闸门,预降河道水位。去年“8·27”大暴雨期间,城区防汛分指挥部根据电子水尺监测报警,指挥应急队伍在7处积水点架泵强排,雨停后2个小时内实现退水。

灾后进行复盘查漏补缺。利用智慧系统大数据分析功能进行复盘,回顾总结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情况,找出问题隐患,研判改进措施。暴雨结束后,城区防汛分指挥部利用系统进行复盘,优化各排水设施之间调度程序,有针对性地投入9960万元对易涝路段开展雨水地下管网系统提升改造。

洪泽广电网络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测、全范围及时响应、全方位快速处置,为防汛工作筑起一道坚固的数字防线,进一步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夏禹玮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