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南京 > 正文
落实科技创新引领 筑牢动能转换之基
2024-06-12 16:00:00  来源:南京日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生产力跃升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其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提出,“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提出了更高期望。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担负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率先探路的重任,落实科技创新引领至为关键。近日,中共南京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挥重大科创平台引领效应、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塑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南京必须抢抓机遇,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道路和新实践。

向“新”而行提“质”奋进,塑造新质生产力优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南京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向“新”而行、提“质”奋进,在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4万亿元,位居全国十强,人均GDP居省会城市第一,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产业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对南京而言,要在高质量发展路上继续走在前列,要在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上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表率责任在肩。作为全国科教重镇、科教创新资源富集地和全国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南京近年来切实关注科技创新成效、紧紧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初步构建形成了科技成果从“成果产出—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工程化转化—企业孵化”的全链条转化流程,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上取得了积极进展,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的标杆效应愈发明显,为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提供保障。

聚焦“新动能”打造“新阵地”,凸显新质生产力创新本质

当前南京正处在加快新动能培育、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筋骨”支撑。一方面,南京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厚植产业强市“新动能”等方面着力,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通过数字赋能、技术迭代引领石化、钢铁、汽车、电子等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升级,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群,拓展智能电网产业全国首位的领先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壮大,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绿色能源和新型储能发展。同时,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为科技创新提供策源性动力。另一方面,南京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放大“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叠加优势,发挥国家级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载体作用,深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加快汇聚先进优质的资源要素,努力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持续发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金融服务驿站、容错创新基金等为抓手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创新引领持之以恒,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地

以创新引领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南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需要从创新要素投入、制度保障、创新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综合施策,探索出具有南京特色的发展路径。

首先要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强化科技研发投入,增加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支持企业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领域进行持续研发。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创新联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优化体制机制聚焦关键领域,通过灵活的政策和优质的配套服务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同时完善现有人才评价和培养支持体系,加快本地人才成长、提升已有高端人才的科技创新动力。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支持机制,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完善提升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包括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在内的全创新环节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明确权利和责任,为创新活动提供法律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改善法治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第三要加快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系统性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依托创新创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从创业孵化、技术支持到市场开拓的一站式服务,培育创新企业成长。通过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初创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和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创新生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国际科技机构、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引导企业开展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前瞻式科技创新。

(作者张为付为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博导,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王梅玲为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张文武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

编辑:夏禹玮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