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以“数智融通•协创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在苏州开幕。众多龙头企业参展参会,海量创新产品集中亮相。
可互动会“思考”的电影,一穿就能“隐身”的t恤,按需扩缩容的“集装箱”……在越来越丰富的生产生活场景中,人工智能技术迎来应用落地潮,推动产业链日益走向成熟与分工,如何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等成为与会嘉宾们新的关注焦点。
产业链走向成熟与分工
电影里,神秘的图案被灰尘覆盖,屏幕前的观众轻轻一吹,灰尘散开,图案显现;美妙的音乐正在播放,观众只需在空中轻轻一点,就能切换曲目;早餐店老板询问是否要用餐,观众回答“是或不是”,可以引出不同的电影情节……这些场景,来自尚未上映的“智能仿生电影”《转生》。这是一部科幻题材影片,故事设定在2195年的北京,观众需要戴上VR眼镜,通过与剧中人物的互动,成为电影的一部分。
“不同于传统影视节目,智能仿生电影是一种会自主思考的智能电影,具有强参与、强沉浸、强增值等特性。”交互影业有限公司CEO郑子龙说。在电影播放过程中,人工智能通过信息获取系统、感官传达系统和虚拟影视环境,采集观众的表情、动作、脑电波、皮肤温度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电影的素材。现场,交互影业展台前,不少观众驻足观看,“但他们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当前,人工智能在细分领域的产业化正在有序推进,带给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带给大众更丰富的新奇体验。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代人工智能联盟理事长高文说,在算法方面,中国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但在应用方面,中国已经跑在了世界领先位置。
以AI+医疗为例,其中可细分为AI+医疗器械、AI+公共卫生、AI+医学影像、AI+药物研发、AI+医院管理等具体赛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求激增的医学影像评估工作让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相对低效的人工评估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亟需人工智能的算力支持。针对这一问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及依图医疗提供的肺炎辅助影像诊断算法,单次诊断时间从10-15分钟降至10-15秒,诊断准确率从90%提升至99%。
据大会当天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20-2021)》,去年,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031亿元,增长15.1%。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链走向成熟与分工成为必然。艾瑞咨询认为,信号已经出现——2020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基础共性标准、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等八个部分,为人工智能产业链社会化分工提供了标准化体系支撑。
让技术发展更“负责”
展会现场,智能摄像头捕捉到每一个经过镜头前的人,但只要穿上一件有不规则图案的T恤,就能躲过摄像头,实现“隐身”。北京瑞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朱萌解释,T恤上的图案由人工智能计算生成,是一种特殊的“对抗图案”,能够使监控系统的检测算法出错,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甚至会“迷惑”住人脸识别、安检闸机等设备。
“人工智能是个黑盒子,存在结构性漏洞。”朱萌说,瑞莱智慧正在做的就是发现和预防这样的漏洞,通过开发防火墙系统,为“人工智能到底安不安全”提供可量化的评估支撑,以及防御加固能力。比如,针对“换脸”带来的安全隐患,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DeepReal平台,用更领先的算法识破“假脸”。目前,公司的客户涉及公安、工信、金融等多个部门。
“人工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伴生了泄露个人隐私、冲击就业格局、危害公共安全等多种风险问题。”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主任陈希希说,让人类在充分安全的条件下享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有利收益,已成为人工智能监管过程的重要任务,人工智能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已成为全球共识。
“这是一个攻防不断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博智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安全事业部销售经理杨顺举例,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一旦出现网络攻击或系统漏洞等情况,就会严重影响工业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如何有效地预防潜在的攻击行为?博智的做法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制”出一个仿真的场景,一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攻击者”的视角寻找安全漏洞,破坏目标工控系统;一面记录和分析攻击行为,制定风险预案。“这就像是‘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在一攻一破中,触摸安全技术能力的边界。”
为了未雨绸缪地协调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与治理的关系,开幕式上,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的推动下,百度、华为、思必驰、科大讯飞等重点企业共同签署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承诺书,承诺在治理原则的引导下,创新与秩序并行,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从“利用”云到“用好”云
当“企业上云”成为常态,如何管理“多云环境”,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这种新常态,催生了新的业态。针对这一问题,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多云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上云”之后的多云资源统一纳管的需求,从“利用”云技术转变为“用好”云技术。
博纳讯动解决方案架构师沈亚举例,企业互联网化业务需求逐渐增多,比如,在线上举办商品“秒杀”活动,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其背后的购买、支付系统,能不能撑住瞬时的巨大流量。博纳讯动自主研发的“容器云平台”,具有高速弹性伸缩、流量控制等特性,相当于一个有弹性、能按需扩缩容的“集装箱”,可帮助客户在发送高并发请求业务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制造业领域,物流自动化已成趋势,大型工厂里,常常能看到成百上千辆智能小车忙碌穿梭的场景。眼下,对管理这些小车,不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是我们的机会。”苏州艾吉威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司秀芬说。针对制造业企业生产任务密、节拍要求高、作业环境狭小等复杂场景,艾吉威研发关键算法与核心硬件,实现了智能小车的规模化集群应用,提供了高效率、高柔性的全流程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说,下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关键就是要加快核心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形成集聚各类资源的创新生态。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苏州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博纳讯动、艾吉威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660余家,产业产值近三年平均增速达25%。在当天发布的“2021中国人工智能年度十大创新企业”榜单上,园区独占5家。
今年3月,苏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杨小波说,园区作为该试验区的核心先导区,将以此为契机加大产业推进力度,加快开放应用场景,力争到2022年实现人工智能产值规模“三个翻番”,产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为人工智能赋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苏州样本”和“园区示范”。(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