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③
本报评论员
当前,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重塑着区域的发展格局。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数绿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引擎。这既是培育新增长动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和产业转型出关的必由之路。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必须顺应数字变革趋势,把握绿色发展要求,夯实数绿融合基础,全面提升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推动企业和产业向高端攀升,催生新质生产力。
从本质上看,数字经济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数字改变时代”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当下,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拓展着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面对新一轮产业竞争风起云涌的态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发展“含新量”,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我市造船、医药、化工等“基本盘”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要把握数字变革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叠加倍增作用,在数实融合中巩固传统优势。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开拓新的赛道,在培育新质动能上勇开新局,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发展“含绿量”,是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借助数字技术,我市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与周边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把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起点,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农业、绿色能源产业、绿电应用等新兴产业,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促进传统高能耗产业转型。要依靠数字技术开辟发展新领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发展,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转型。要持续深化美丽泰州建设,在绿色发展基础设施上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为数绿融合提供有效支撑。
数绿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园区和政府协同发力。各类企业是推动数绿融合的主要载体,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时,需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需求痛点,做好“小步快跑”的整体规划,选择成熟稳定的技术工具,实现全生命周期关键数据的融会贯通,聚力打造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各类园区是数绿融合的前沿阵地,要在招商选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在安全生产、环境监测、能源供应等领域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打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平台。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应秉持“因地制宜”理念,研究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演进规律,加强数字资源规范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波澜壮阔的画卷,需要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增色绘就。新时代新征程,泰州已经进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乘“新”起势,向“新”而兴,更加需要我们深刻领悟“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深入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决扛起自身肩负的责任使命,持续激发“四敢”争先的奋斗激情,回答好重大时代课题,奋力开创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不断展现更加壮丽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