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冬娅
三年前,无锡作为全国第一个与首批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全面合作的城市,与各家未来学院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瞄准未来10到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校地企协同合作。4家创新联合体建成,26个成果转化项目落地,98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和195个创新基金项目开展……随着与未来学院的合作步步深入,无锡各地的未来产业布局呈现出“向细向实”的生动场景,一片未来产业的“新大陆”日益清晰。
项目落地,未来“黑科技”在锡走上生产线
一根探针上集成1024个可同时记录的神经信号通道,如此精密的“黑科技”为脑机接口技术突破和脑科学研究发展打开了更多可能。近期,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科研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出一种高密度、高通道的神经探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猕猴大脑全深度、高通量神经元活动的记录。这一突破性成果登上了今年6月底发布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
让人振奋的是,智慧医学脑机接口项目已落户位于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的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脑机接口项目进展顺利,产品可交付客户进行测试使用。”北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刘文俊告诉记者。
据介绍,北大未来技术学院研究员团队设计制备出一种超薄柔性微电极阵列薄膜,通过如“卷轴”般特殊的绕卷组装工艺,制造出名为“神经卷轴”的神经探针。探针长度可在1厘米到1分米范围内灵活设计,从而匹配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尺寸。未来,通过多根探针的植入,可进一步实现从数千到上万个通道的神经记录,将给基础神经科学和脑机接口等研究带来变革性影响。
目前,智慧医学脑机接口项目与全球新药研发领军人才项目、精准医学和新药研发项目,已作为北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的三大核心项目全面在锡启动,5项北大未来技术学院的原创研究成果将落地无锡。
就在前不久,另一家未来技术学院也传来好消息。近期,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特种光纤团队的研究成果——紫外固化的透紫外涂层光纤即将在锡实现量产。这项成果未来有望为数字交通、油气资源勘探等行业的信号传输提供更加快捷精准、稳定可靠的监测手段,同时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脑机接口、高端材料、量子计算……一项项突破性前沿技术正在各大未来学院从梦想变为现实。依托各家未来学院与无锡校地合作共建的创新平台,一项项技术成果又从实验室走上了生产线。据统计,以未来技术合作为切入点,我市已拨付合作运营资金7200万元,不仅让高校实验室孕育的前沿技术成果找到了落地生根的科创热土,也为无锡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起了一个“种子库”。
机制创新,助推未来产业布局“向细向实”
从全国范围来看,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启动培育建设三年来,已实现一批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化,并与全国十多个重点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展开合作,初步形成了与区域未来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的生态格局。其中,无锡扮演的角色分外亮眼,不仅率先启动共建创新平台,还成为全国第一个与首批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全面合作的城市。从市科技局获悉,目前,我市已与各大未来学院开展了98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和195个创新基金项目。
“无锡与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的携手都始于‘2+1’合作,即给予每个学院两个种类的政策资金支持、共建1个大学生社会实习实践基地。”市科技局成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各家未来学院与无锡各个地方产生了更加紧密的互动,在原有“2+1”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创新合作机制的探索。
近期,锡城首个“实验室+基地”形式的政校企联合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在梁溪区科技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创联客厅”活动上,无锡(梁溪)—北航未来空天科技实习实训基地、“天都—北航”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正式启用。
据介绍,“天都—北航”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是去年挂牌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该实验室资源引入无锡,将推动政产学研融合、技术市场的场景应用,逐步实现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提升。
围绕空天科技这一未来产业步步落子,通过未来学院链接全国重点实验室资源,满足空天科技产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梁溪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的这一次联手,正是推动未来产业图景“向细向实”的一步棋。从产学研到产业链,梁溪对空天产业的前瞻性布局和全产业链布局初显成效。在日前发布的第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名单中,全省空天产业领域的唯一试点花落梁溪。
西安交大—无锡高新区储能创新联合体、上海交大“未来学者创新工作站”、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来技术江阴创新基地……随着校地合作步步深入,一批未来学院创新合作平台落地无锡,寻找更为高效的合作模式,开启产学研融合的崭新篇章。
校地联盟,携手打造未来人才培育共同体
对于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2022届本科生刘兴琰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格外充实。假期里,刘兴琰与学院里其他多名“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获奖学生组团来锡,在无锡经开区7家高科技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内开展了一场研学体验。最新启用的华南理工大学—无锡未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无锡实习实践基地、太湖湾创新创业基地让这些未来技术的年轻实践者收获满满。
“通过行业前辈的精心分享,不仅见识了无锡这个城市的新质生产力,还领略了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文化属性,让我更直观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深了对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理解,提升了综合应用能力。”刘兴琰说。
三年前,无锡经开区、市科技局率先与华南理工大学成功签订三方战略协议,合作共建“未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由此拉开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战略性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序幕。近日,随着联合研究中心无锡实习实践基地、太湖湾创新创业基地揭牌,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锡推进人才培养及产学研落地迈入“2.0”阶段。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舒琳介绍,目前学院正在牵头负责12家未来技术学院学生的联合培养,而实习实践基地正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随着校地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技术学院将积极与无锡各企事业单位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新范式,开发未来技术产学研协同场景,携手打造未来人才培育共同体。
整个8月,无锡各个未来学院社会实习实践基地都处于“高频活跃期”。从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到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到雪浪小镇、中瑞低碳生态城等科创载体,从双良集团到车联天下、航天大为等领军企业,各处都留下了未来人才的脚印。
来自中科大、上交大等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的百余名师生,利用假期实地探访我市代表性创新平台和行业龙头企业,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以及无锡创新创业的澎湃活力。无锡“科创共山水一色”的独特魅力在这些未来人才的心中埋下了“锡”冀的种子,也为锡城未来技术人才库垒起了一层深厚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