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盐城 > 正文
加快推进非遗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2024-09-23 17:24: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王变荣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民族记忆的背影、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大文章”,持续擦亮盐城非遗“金字招牌”。但我市非遗在数字化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数字化技术的限制与标准、规范不统一,非遗传承和创新不足,数字化人才与资金短缺等困境,应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助力非遗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及完善政策保障等措施,为非遗传承与发展开辟新路径。

非遗的种类与分布

20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我市“董永传说”名列其中。此后10多年间,我市非遗名录逐渐扩大至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70项、市级非遗项目134项;其类别包括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及民间文学等,项目质量优质、地理分布广泛,全面展示了我市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全市非遗中,传统技艺丰富且种类繁多,包括手工技艺、食品加工及建筑技艺等领域。如传统手工制品老虎鞋,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和精细,包括裁剪、缝制和刺绣等多个步骤,不仅展现了盐城手工艺人的工艺技能,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民俗情感;阜宁大糕独到的制作手法,成为盐城地区特色之一,其工艺代表了地域食品文化;东台发绣和滨海草编传统手工艺展现了盐城人民精湛的手艺和创新能力。在表演技艺方面,盐城淮剧唱腔优美动听,表演风格质朴自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无数观众,成为我市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此外,水乡婚礼习俗、渔家风情节等民俗活动展示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民间文学资源以口头传说的形式代代相传,充分展示了丰我市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非遗数字化应用的困境

数字化技术限制与标准、规范不统一。在非遗数字化过程中,数据收集精度不够准确,数据处理能力受限,数字化展示方式形式单调,传播途径有局限性。非遗种类繁多和涉及领域广,像传统手工艺、民间表演艺术等非遗的数据采集难度高、手工操作复杂且具有不可预测性。数据采集后要经过客观、全面分析,才能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应用,当前数据处理能力未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数字化过程中,面临数据存储安全、整合和利用难度大等问题,现有非遗数字化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项目和地区的数字化成果在格式、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平台建设与运营标准有待统一。

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尽管数字化为非遗传承开辟了不同路径和方式,但与实体资源相比,许多非遗的原始数据不够详尽和深入。如部分传统手工技艺或民间文学,由于缺乏详细的文字记录、图片资料和音视频素材,致学习者很难对其深入了解,对传承文化造成影响。非遗的传承依赖于传承人的传授,目前对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机制不够完善,大多数非遗项目仍局限于传统形式,缺少与当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成果。

数字化人才与资金短缺。非遗数字化建设工作涉及学科多而复杂,对人才与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人才方面,需要既熟悉非遗又精通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部分从业者知识背景和经验偏向大众文化,无法满足数字化人才需求。此外,非遗传承人面临老龄化问题,出现传承人才短缺和断代现象。在资金投入上,非遗数字化保护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大量资金,由于非遗的小众特性和市场接受度的局限性,小的经济回报使得投资者缺乏兴趣,资金短缺对购置先进设备、聘请专业人才、深入开展研究及项目的质量和持续性等有极大影响。

数字化融入非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数据采集、整合与规范化管理建设。对全市非遗进行深入的数字化收集和整合,通过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手段,收集非遗项目的历史发展、传承路径和技艺特色等信息,引入高清摄像、3D扫描、音频录制、图像捕捉、文字记录等技术,特别是对动态表演类的非遗,如淮剧、杂技等,捕捉其表演过程的表情、动作、服装、道具等细节,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数据采集,建立全面详细的非遗档案和资料库。组建由非遗相关领域专家、数字化技术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在确保非遗数字资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前提下,制定适合我市非遗特点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和展示标准,确保非遗数字资源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推动非遗数字化发展。为更好地传承和创新非遗,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巧妙结合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在设计研发中,通过与设计师、艺术家等跨界合作,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深度发掘提炼非遗技艺,开发家居用品、服饰配饰、文化礼品等创意产品。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非遗品牌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精准定位目标客群;运用搜索引擎优化(SEO)、社交媒体营销(SMM)等数字化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曝光率;同时加强品牌故事和文化内涵的传播,吸引消费者关注和参与,提升品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

加强非遗传承人的数字化培训与支持。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非遗,可将非遗教育纳入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体系,制定专门的教材与教学大纲,将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及课外活动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对非遗的认知。通过数字化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如通过线上或线下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非遗知识水平储备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并支持非遗传承人建立或合作共建数字化工作室及平台,提供创作、展示与传播服务,通过项目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非遗与其他领域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结合我市非遗的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专项制定非遗数字化保护政策与规划方案,明确非遗数字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和保障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社会对非遗数字化保护的认识和支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作者单位:盐城产教融合发展中心)

编辑:夏禹玮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