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天,市消防总队发来一条安全提示,大觉寺旁边有古树,放鞭炮时要注意防火。”北京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吴维介绍。
往年遇到这种情况,值班领导得先让工作人员在系统里调出附近的探头,查看现场情况。再关了探头,切换到视频会议系统,安排属地的苏家坨镇派人去现场巡视。
今年一切都变简单了:对着指挥大厅里的大屏幕说出“大觉寺”,系统自动调出附近探头的实时画面,现场一切安好。此时,视频会议系统也同时在线,苏家坨镇值班人员汇报已经巡视过了,并且嘱咐了相关人员做好防范。
“尽在掌握,心里一点不着急。”吴维说。
这得益于春节前刚运行的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IOCC)。“它的建成,标志着海淀区‘城市大脑’体系成型了。”吴维说。
IOCC位于海淀区政府办公楼楼内西侧,面积1200平方米,空间分为视频会议室、会商室、网络舆情监控指挥中心、多功能指挥大厅、技术保障区五个部分。高5.8米、宽19.2米、贯通一、二层的“智慧屏”是其核心。有了这块大屏,可以“一屏尽览海淀”“一屏尽知海淀”。
目前,IOCC已经接入海淀全区12000路视频探头和10000路传感器的信息;接入了全区249个专题地图数据,建设了“时空一张图”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世界里复制了一个现实中的海淀物理空间。有了“时空一张图”,站在大屏幕前,海淀431平方公里的全景尽收眼底,可高空俯视全局,可拉近了通过探头看细节,“一屏尽览海淀”。
IOCC还接入了海淀区13个委办局的36个业务系统。“以环保局和气象局的系统为例,过去各自为政,都接入‘城市大脑’以后,我们就可以发现气象数据和污染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天气趋势做出污染防范的预判,得到‘1+1>2’的效果。”技术人员介绍。再比如正在接入的发展改革委的“经济大脑”系统和电力部门的“电力大脑”系统,它们的数据打通后,可以通过电力消耗情况,判断经济数据背后的能源消耗情况,得出哪些楼宇、哪些园区用最低的电耗产出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还能通过电力数据了解复工复产复学情况。可谓“一屏尽知海淀”。
“屏幕上展示的所有内容都是‘活’的,都是即时信息。展示的时空地图也最大限度模拟真实状态,白天还是黑夜,晴天还是下雨都能看到。”技术人员介绍。
大屏目前可以最多同时接入50路信号,可以一边看海淀重点地区的烟花爆竹燃放情况,一边和各街镇开视频会议等。而且是语音交互,一个词语、一个指令,大屏就能自动展示所需信息,无需人工操作电脑。
“城市运营管理从技术支撑的演进看,分四个阶段:‘人拉肩扛人海战’、一个电话两眼摸黑奔现场的1.0阶段;‘系统辅助人干事’的2.0阶段;‘系统学会干人事’、通过AI技术实现‘算力’替代‘人力’的3.0阶段;‘系统干事人想事’的4.0阶段。”吴维表示。目前,海淀“城市大脑”已进入3.0阶段,随着系统、数据等不断接入,学习研判不断积累,将向4.0阶段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