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要闻 > 正文
最美运河 何以江苏
2024-07-01 17:39:00  来源:江苏网信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大屏小屏共振,内容技术双向发力,生动诠释大运河“水脉即文脉、水文即人文”的突出特性,截至6月28日全平台传播量超67亿,为砥砺奋进新征程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扬州)所在省份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江苏在这次活动中充分发挥着主场优势,推动运河文化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江苏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实现了“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江苏段如今是大运河全流域最美、最精彩的段落之一。江苏的运河“家底”在全国最厚重、最亮眼:790公里运河纵贯全省,为全线最长;串联楚汉文化、淮扬文化、金陵文化、吴文化四大文化圈,文化面貌为全线最丰富;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遗产河段、遗产点均占全线1/3以上,为全线最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54座;通航里程占全线80%,古老的运河今天仍然滋养着沿线城乡,激荡着发展动力。

江苏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创造了多个“率先”: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19部规划构建全国最全面的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成立全国首只大运河文旅基金;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编纂全国首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由省级升级为国家级论坛;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3年来累计接待线下观众超过840万;以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搭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模式,被国家级规划采纳……

为打造绿色生态带,江苏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技术研究应用,推行“互联网+”环境监测模式,开展大气、水全天候、立体化、动态性监测。

推行智慧航运,江苏推出以长江、运河为骨架的全省干线航道网电子航道图,探索“物联网+航运”,实现水运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正在进行改造的谏壁船闸依托数字技术,将于2025年建成全球内河通过量最大的单级船闸。

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江苏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推动传统业态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积极发展与大运河相关的数字创意、数字艺术、网络视听等新业态,目前新业态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超过50%。

弘扬运河文化,江苏积极作为。每年在扬州举行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搭建世界运河城市“朋友圈”,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点客户端推出的“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汇聚单霁翔、葛剑雄、莫砺锋、龚良等名家大家,打造大运河版的“百家讲坛”;“千问千寻大运河”网络传播行动把运河文化“掰开来、揉碎了”加以展示。江苏省广电总台在“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布《启航!大运河》、“世界运河‘骑’遇记”等网络传播项目,共同书写“美美与共”的运河篇章。现代快报网打造全媒体聚合平台“中国大运河”,开展全媒体矩阵传播,推出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长期落户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并成为网红打卡点。

放眼全国一盘棋,江苏大运河还承担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的使命,通过9级梯级泵站将长江水提升约11层楼高,实现一江春水向北送,润泽齐鲁与京津。与此同时,大运河江苏段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承担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使命。

泱泱运河,生生不息。江苏将以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牵引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续书写中国大运河最精彩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江苏担当和“运河智慧”。

编辑:王迅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